为什么家长要观察青少年,帮助他们疏导心理问题?因为孩子自己未必知道他已经面临需要向大人求助的地步20倍杠杆,或是他其实想求助,但不知道可以向谁求助。
尤其是高中生,不少大人认为「已经大了,该是给他们自由,让他们自己为自己负责」,但因为高中生也只比初中生大一到三岁,没什么社会经验,再加上课业繁重度比初中要大得多。
如果他在学校很不开心,他很难凭着自身的心智,去化解这样的痛苦。
以下,是我认为需要观察的三个方面:
一、表现突然往下掉
人的日常表现会突然往下掉,代表身心出了状况,已无法负荷过往的强度。因此,青少年的学业成绩、竞赛表现突然往下掉,就需要注意。若以为「尊重」孩子,就不再过问,只会让未爆弹越来越大。
最常见的几种隐情,可能是:
1.难度变高,越来越跟不上
他可能默默比过往花更多力气去努力追上,但仍不见成效,因而感到挫败,但他又不想开口求助,因为觉得丢脸,像在承认自己很弱,于是「说服」自己:努力没有用,或自己真正的兴趣不在于此。
2.人际、感情、家庭困扰
人际或恋爱出状况,会带给青少年相当大的冲击与压力,而家庭冲突更会直接影响青少年的心思,使得他难以有足够的心力,去面对日常的学业。
虽然不用在一开始就问得太细,但让青少年知道我们有留意到他的心情变化,让他知道痛苦无助时,我们一直都在,就可以减少漏接求助讯号的机会。
3.沉迷于校外成人世界或网路世界
这与上述几点是有关联的。网络成瘾或辍学问题,都只是表象。真正的原因是青少年无法从校园、家庭获得足够的自信与关注,他们就会尝试从别的地方找「出口」。
如果网络世界有人关注他,他就容易变得网络成瘾。
如果有人带他去夜游、KTV、喝酒、飙车、赌博,他从中感到归属感和新鲜感,就会把无趣、令他挫败的学校丢下。
4.精神疾病
当青少年处在忧郁症、躁郁症、思觉失调症的发病前驱时,其中明显的变化就是认知功能下降。专注会变得困难,思考会变得混乱,也会直接反映在成绩上。
早期发现,早期投药治疗,可以避免真正的大发作发生。
5.转换环境对青少年也是一种考验
转换环境是指转学、升上初中高中。或许他的能力没有不同,但比较的基准不同,或是对新老师的教学方法尚未适应,成绩自然会跟过往有落差。
因为人会习惯用过去的成绩做比较。自己从「很好」突然变得「很烂」,对自尊心和自我概念都是打击,久了,会衍生出心理和生活问题。
二、人际观察
主要有以下三点:
▍下课有没有同学可以找?
▍课堂分组会不会落单?
▍会不会跟同学起冲突?
我认为,拥有基础的社交非常重要,比学业还重要。
如果本来就不是以学业见长的青少年,基础的社交环境至少让他有归属、安心的感觉;而某些学业成绩优秀,却相对孤单的青少年,反而像在走钢索。他的自尊与安全感可能只建立在成绩上。一旦成绩有变化,他的压力和不安将会席卷而来。
三、出席稳定度
有没有常请假、常迟到、常翘课?
出席的稳定度,与人的内在心理稳定、环境稳定与否,非常相关。
所以,当大人发现青少年的出席异常已经持续两周,就算有照程序请假,仍建议要主动关心其近况。
最后,关于大人如何察觉青少年需要辅导,还有几项需要注意的地方:
1.「没有问题」的孩子,大人容易疏忽
成绩好的孩子,大人会关注;行为偏差的孩子,大人也会「关注」,但那些成绩普通或欠佳的学生,最难被大人注意到,但不代表他们一定没有问题。
2.重心转换背后的故事
对于曾大量投注精力 的人事物,突然说放弃就放弃,背后通常有故事。
如果能知悉孩子在不同阶段,也就是小学、初中、高中时,其生活重心有什么变化,对于了解他整个人会很有帮助。
3.转介辅导需求要做到保密
不论是老师,还是家长,在为青少年引入辅导资源时,要留意自己及辅导单位是否有做好保密。使用心愿望教育的全景规划系统,结合父母课堂规划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学习,孩子能发掘潜能20倍杠杆,父母能灵活教育。自信及成就感每天都能逐渐提升!你正在思考如何管教叛逆、厌学、沉迷手机的孩子吗?不妨给自己一份大礼:心愿望家庭教育全景规划系统。心愿望教育专注青少年各种成长问题,家庭教育指导与心理咨询疏导,做智慧父母,成就幸福家庭!
发布于:河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