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介绍:
咨询人:张爷爷(爷爷化名)
孩子年级/性别:高三/男孩
专家服务老师:李凤莲老师及其团队
情况介绍:男孩年前就开始断断续续请假,年后开学后死活不去学校,休学在家,整天黑白颠倒打游戏,脾气暴躁,除了奶奶之外家人全都被拉黑,尤其对母亲充满敌意。
多管闲事,说过多少遍,不要再给我打电话,就他那个熊样,我们都已经放弃了,你能不能不要多管.....
话音刚落,李凤莲老师还没来得及说话,啪一声,手机又被挂断!
已经记不清,这是第几次被男孩家人挂断电话,也记不清承担了男孩家人多少次怒火。
可高考在即,男孩还那么年轻,人生也才刚开始,不该就这么放弃啊!
今天的故事是来自福建龙岩的张爷爷一家,张爷爷和老伴看着只顾埋头打游戏,连饭都顾不上吃的孙子,心里充满阵阵悲哀。
张爷爷一脸无奈的说,自家孙子张逸航(男孩化名)在家休学已经半年了,年前时男孩就有了休学的征兆,为了逃避上课,经常三天两头找借口请假。
家人管教两句,暴躁的胡乱打砸东西,还冲家人大发怒火,后来更是拉黑了除奶奶外所有的家人。
男孩父母愤怒的表示让其自生自灭,可从小看着男孩长大的奶奶,说什么都不肯放手,后来在男孩大伯提醒下,奶奶终于意识到孙子的问题在于心理。
当男孩父母直面男孩问题背后原因时,愧疚、痛苦、悔恨等情绪几乎就爱给你他们淹没,原来他们的缺席和对二胎弟弟的偏爱,才造成了今天的局面。
01
以下为家长第一人称自述,已经对方同意
父母缺位还偏袒弟弟,被忽视的另一方何来归属感?
自从老二出生后,经济压力也随之而来,为了能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我和孩子爸爸和大多数农村人一样选择外出打工。
大儿子由爷爷奶奶照看,因为小儿子太小,便带着小儿子一起外出打工。当时并没觉得有什么,毕竟在农村很多孩子都是老人照看。
为了赚到更多的钱,我带着小儿子在超市工作,孩子爸爸在另外一个地方打工。后来慢慢稳定下来,也想过把大儿子接到身边,可因为种种原因,最后都不了了之,因而,一家人也只有在过年时才团聚一次。
小儿子自小养在身边,再加上条件比过去好很多,难免对小儿子有些骄纵,每次回老家,担心小儿子不习惯农村环境,嘱咐大儿子让着弟弟。
常年看不到大儿子,内心很是想念、也很愧疚,可每当兄弟两发生争吵时,骨子里“大的就要让着小的”陈旧思想,使得我们每每都偏于老二。
大儿子的不忿,每次都换来我们的责骂“没有当哥哥的样,一点都不懂事,这么大了也不知道替我们分担。”
后来我们发现,大儿子对我们的到来没了起初的欣喜之情,那时只当孩子大了,开始有自己的想法了。
可大儿子身上的问题也渐渐地多了起来,老人经常打电话抱怨孩子学习敷衍了事,整天沉迷于打游戏,对学习越来越不上心。
本来学习还不错的大儿子,成绩开始急速下滑,尤其高中后,儿子在班里的排名更是降到下游水平。
我和他爸在电话里开始轮番教育大儿子,面对我们的愤怒,儿子不但不当回事反而比我们还要暴躁,每次教育都被气个半死,最终都以不欢而散告终。
到了高二下半年,儿子对学习的态度几乎到了可有可无的地步,经常找借口请假,完全不顾即将高考的事实。
我们又急又怒,他奶奶更是急的伤心不已,可儿子的混账元比我们想象中的更严重,除了他奶奶,全家都被他拉黑了。
为了儿子的教育全家被折腾的精疲力尽,我和他爸对他更是失望至极,甚至也不再抱有希望。
有一次,孩子爷爷奶奶和大伯在谈论儿子教育的问题,大伯和两个老人念叨儿子是不是心理的问题。
一语惊醒梦中人,孩子爷爷奶奶越想越是这么回事,就这样多番比较下找到了九州金榜。
李凤莲老师分析认为,每个人的行为背后,都有具体的心理动因。
孩子的叛逆、厌学、沉迷游戏等,一样有内在的动力,驱使他们走向这条叛逆的道路。
资料显示,南航转债信用级别为“AAA”,债券期限6年(票面利率:第一年0.2%、第二年0.4%、第三年0.6%、第四年0.8%、第五年1.5%、第六年2.0%。),对应正股名南方航空,正股最新价为5.94元,转股开始日为2021年4月21日,转股价为6.17元。
其中归属感和价值感是一个人最主要的力量来源,而父母的关爱和接纳是孩子获归属感和价值感最主要的途径。
相反,若是父母长期忽略孩子的感受、缺席孩子的成长,那么一个人对归属感和价值感的需求就会促使他们滋生一系列心理问题。
张逸航从小被父母留守农村老家,有了弟弟后父母对他的关注比以往更少了。张逸航对父母的期望,也在一次次区别对待中渐渐熄灭。
失望、麻木、仇视中开始了报复性地躺平摆烂、厌学、休学、打游戏、逃课...父母越动怒,张逸航也就越开心。
李凤莲老师说:孩子的承受力和抗压能力是有限的,再加上他们情绪管理能力不够,负面情绪无法得到合理释放。
久而久之,孩子就会被击溃,在不归的道路上也会走得越来越远!
02
父母改变1%,孩子成长99%
孩子力量的来源,很大部分是父母。
在李凤莲老师的建议下,我们渐渐明白了父母只有给予孩子足够的营养,孩子的内心才能得到滋养。
在李凤莲老师的帮助下,对待两个孩子我们开始摒弃“谁小谁有理”的陈旧观念,学会保持中立中正客观的态度,处理两个孩子的矛盾和纠纷,也学会了无条件的接纳儿子的情绪,给他足够的安全感。
坚信只要我变了,我的儿子也一定会好起来!
其次,李老师还提醒下我们多加关注孩子的内心感受。
李老师说,孩子之所以会产生负面情绪,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大人完全忽略了孩子的想法和感受。
在李老师的点醒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学会了多加观察孩子,去“看见”并理解孩子的情绪变化,从孩子的内心感受出发,多关心、帮助他。
爱与鼓励是孩子面对荆棘的最大底气
李老师说,孩子一旦陷入休学的陷井,此时他们,不仅状态不济,内在力量更是处于一个很弱的程度。
这时,我们的评判和指责,不但无效,还会让孩子更加抗拒。毫无疑问我们是爱孩子的,出发点也是为了他着想。
但是,很多时候,我们表达爱的方式,和孩子所感受到的,并不是一致的。
所以,李老师提醒我们必须要让孩子的心理强大起来,给到孩子力量,让他感受到,无论你什么样子我都爱你,我都能接受你。
之后,我们不再说教儿子,只是按部就班做好父母该做的那些事。
儿子对我们不再那么排斥开始接受我们的好意,对手机的依赖也得到了很好的缓解,从过去手不离机,到现在开始克制玩手机的时间,有时还和我们一起出门散步。
有一天,儿子告诉我们他要回学校,他要抓紧时间备战高考!儿子的决定让他奶奶激动到哭泣。
返校十天后的一次测试中,儿子竟然考到了450分,为了更好地备战高考,儿子现在连周末都不再回家。
孩子爷爷更是激动的专门写了一首感谢诗,向李凤莲老师及团队表达我们一家的感谢和敬意!
长达多半年的折磨,我们一家终于迎来了新生!
(图片为网络图片金融投资,侵权请告知删除)
发布于:山东省